前言:
在现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传统有线的耳机在我们印象中都是一个较固定的形象,随着科技与使用者体验要求的提升,无线蓝牙™耳机正快速的成长,无线蓝牙耳机虽然价格较昂贵、但在设计上较为新颖,也较符合现代人在舒适度集设计款式上的追求。有线耳机与无线耳机的明显差异化也让使用者体验到不同的感受。
市面上的蓝牙™耳机品牌琳琅满目且价格不斐,导致许多使用者不知道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蓝牙耳机。本次主题会针对无线蓝牙耳机的效能部分作一系列的比较与分析,其中包含:

  1. 声音传输的延迟性
  2. 可使用的距离
  3. 在干扰环境下的效能
  4. 蓝牙™设备联机与切换时间

一般无线耳机的规格通常只会标示蓝牙™版本、频率响应、阻抗、灵敏度/感度与电池续航力等等硬件规格的信息,并不会特别标示效能类的讯息如延迟时间、使用距离、抗干扰能力与联机或切换时间,因此消费者只能透过大家使用过后的评价来判断。
本篇针对第一部分声音传输的延迟性来做效能性的比较,用实际的量测数据来比较各产品之间的差异,量测方式可以参考之前文章 ”声声慢 视讯音频不同步谈蓝牙延时测试” (http://www.technical-direct.com/lipsyncdelay/)。

本次挑选的耳机款式为属于中高阶的头戴式蓝牙™耳机。延迟的量测除了耳机与系统(计算机或手机)的蓝牙直接联机外,还有随耳机搭配的专属USB蓝牙dongle这两种连接方式的延迟时间,让大家知道不同蓝牙耳机间与使用不同联机方式所产生的差异。

与系统直接联机的延迟结果(示意图如下)

蓝牙™延迟量测数据
图: Bluetooth® mode 量测10次结果与平均值

令人称赞的是,量测结果以Model D 的延迟时间最短 (21.97ms),大部分的耳机多落在170ms~220ms左右,回头看每只耳机联机所使用的蓝牙™音源译码(codec),发现model D 是使用aptX-LL(高通芯片厂主推的编码技术,使用的此编码的耳机商及设备商都要付权利金),而其他蓝牙耳机则是使用SBC (Subband Codec),因此有明显的差别。
透过dongle联机的延迟结果(示意图如下)

蓝牙™延迟量测数据
图: Dongle mode量测10次结果与平均值

量测结果以Model D 的延迟时间最短 (160.36ms),大部分的耳机多落在200ms~220ms左右,只有Model A的时间比其他较长(270.37ms),由于USB dongle是系统没有内建蓝牙™芯片(如一般桌面计算机)时所使用取代性的连接设备,因此预期在效能上会比直接跟系统的蓝牙™联机时效能差一点,由实验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延迟上会比耳机直接与系统蓝牙连接还高。

图: Bluetooth mode 与Dongle mode平均延迟比较

* 由上图可以看出整体延迟的表现是以Model D 为最优,Model A 为较差,其他四只耳机在伯仲之间。值得一提的是Model C Dongle mode的延迟有比BT mode好一点点,表示Model C 的Dongle 在设计上优于其他品牌的Dongle。
* 本次六只头戴式蓝牙™耳机延迟的测试结果分享到这里,下篇将为大家分享第二个测试项目 : 蓝牙™耳机可以使用的距离效能比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