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时代的来临,让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可携式电子产品大行其道,同时各大厂商也着手开发穿戴式装置产品,例如Google、SONY、Nike与高通(Qualcomm)等厂商均竞相布局穿戴式装置战场。其中又以智能手表为目前最为热门的产品。虽然市面上许多不同的厂牌都有推出智能手表,但并不是每一支手表都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今年九月底上市的三星(Samsung)智能手表Galaxy Gear,近日来却不断传来许多负面消息,据报导指出购买三星Galaxy Gear的消费者中有多达30%的消费者在使用过后退货,显示许多消费者在实际使用后对该产品不甚满意。IHS分析师直言此产品的三大缺点为:(一)300美元的售价过于高昂,(二)电池续航力不足,(三)有限的兼容性,以致于无法与其他厂牌的手机相连。由此观之,智能手表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上仍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图一:三星的Galaxy Gear被批评为「一款伪装成商业产品的原型机
(A prototype masquerading as a commercial product)」─Ian Fogg,IHS分析师
综观而论,市面上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智能手表有分为触控式和按钮式操作接口,有的具有拍照功能甚至能够语音控制。面对智能手表这新兴市场,百佳泰(Allion Labs, Inc.)身为测试验证专家,与时俱进,对智能型手表的产品发展与市场走向保持热烈关切。为掌握目前市面上智能手表的真实效能及确保产品的接口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我们近日从市场上挑选了三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表进行测试,透过五位熟知电子产品的专业用户(Power User)的试用心得,以使用者的角度就智能手表的外观、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UI)与功能性三大项进行评比分析。
图二:本次受测产品由左到右依序为:SONY Smart Watch 2、Martian Passport Watch、Pebble Smart Watch
此次所购买的智能手表都是今年第二季到第三季所发行的产品(如图二),依序为SONY的Smart Watch 2、Martian的Passport Watch与Pebble的Smart Watch。不同于一般的可携式产品有着差不多的外型,智能手表在先天的设计上风格迥异。SONY的Smart Watch 2采取触控的互动方式,搭配画素220 × 176 pixel的1.6吋LCD屏幕。Martian的Passport Watch则是融合传统的手表指针表面,并在下方搭载了一个96 × 16 pixel只能显示文字不能触控的OLED屏幕,表面左边为两个控制钮,右边则是做调整指针时间用。Pebble的Smart Watch则是采电子书(e-paper)的1.26吋屏幕,画素144 × 168 pixel,表面左右两边共有四个控制按钮,同样不具触控功能。
表一:本次受测产品的规格数据
为求报告精准,针对产品外观、用户接口与功能性三大主题又依序细分为各个不同评分测项,五位专业使用者由最满意10分到最不满意0分依序给分。如遇到测项无法执行或出现兼容性问题,则一律以0分计算。
表二:外观及用户接口(UI)评分表
产品外观
如上表二所示,金属质感搭配触控面板的SONY在「穿戴舒适度」和「设计感评分」为三个产品中表现最好的,胜过仅搭载文字OLED表面的Martian与电子书表面的Pebble。然而因为SONY此款表带采用蝴蝶扣款式,无法自行更改表带松紧度,因此在「穿戴方便性」上输给Pebble。
用户接口(UI)
SONY在用户接口的三个测项:「接口流畅度」、「接口字体大小」与「接口字体辨识度」,皆拿下评分第一,显示用户偏好这个能同时显示六个APP的 1.6吋屏幕。然而SONY的Home键触控时会有无法感应的现象;此外,因为Pebble在表面两旁的按钮设计不方便用户操作,所以分数最低。
表三:功能性評分表
功能性
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大抵是为智能型手机的延伸,因此在操作上需与智能型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上的APP互连作用,所以在智能手表的功能性评分部分,我们再独立细分出针对智能手表APP使用满意度的测试评分项目。在和手机配对的过程中,SONY因为有NFC所以能够快速与手机配对,开启蓝牙™联机,因此在「与手机安装配对过程容易度」上获得最高分,同时在「APP操作接口外观」与「APP操作接口易用度」也一致获得最高分。而「基本功能使用满意度」评比上,SONY在「SMS简讯提醒」和「Mail(Gmail)提醒」表现最好,但是在「接听来电功能」上却输给Martian,因为Martian可以直接透过智能手表上接听电话,并藉由手表内建的抗噪麦克风和扩音喇叭直接交谈。然而Martian虽然是这三个产品中唯一一个具有声控拨号功能的装置,但是其表现不甚理想,因为声控功能未与用户语言地区同步,因此造成语音拨号的准确率低。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大多为协助智能型手机的角色,透过蓝牙™装置提醒用户手机所接收到的新通知或来电,因此确保智能型手机和智能手表的稳定互连性格外重要。本次评比我们选了六支不同厂牌操作系统为Android的智能型手机和两支iOS手机与这三支智能手表配对,测试其基本功能,包含了SMS简讯、来电提醒与社群软件通知应用。由表四可看出这三支智能手表和智能型手机在配对上皆有兼容性问题,例如LG Nexus 4和SONY智能手表就Mail和Facebook提醒的应用功能上,存在着兼容性问题,或是SONY XPERIA Z收到Facebook通知但是Martian的手表却没接收到。根据百佳泰的专家团队指出,而这显示出厂商需要全面性的兼容性测试,让产品能完整兼容于其他各式智能型手机上,才能确保用户的使用质量并达到良好的用户经验。此外,百佳泰富有多年经验的蓝牙质量专家(Bluetooth Qualification Expert,BQE)在测试过后发现Martian的Passport Watch虽宣称具备蓝牙4.0 Low Energy(低功耗)技术,但实际使用上并未实现可用的应用规范(Profile)发挥Low Energy功能。而Pebble的Smart Watch在官网上标注是搭载蓝牙4.0技术,但经验证后发现并不是真正地搭载蓝牙4.0技术,只能说是蓝牙2.1+EDR的规格,与其所宣称的规格有所出入。因此开发商更需要专业厂商以专业角度提供蓝牙质量认证测试服务,确保产品符合蓝牙认证技术规范的规格标准,才能取得蓝牙认证与产品列表资格,并正确兼容于规格相对应的装置。
表四:不同款式的智能型手机与三支智能手表配对测试一栏表
Overall Review
SONY Smart Watch 2
是个具备质感与功能扩充性的产品,虽然整体UI表现良好,但是如果提升屏幕显示的分辨率的话,将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智能型手机上的每个APP需手动个别安装,增加使用者初次使用的复杂度,另外手表本身的Sleep Mode并非顺畅的渐暗设计,容易让用户混淆误以为装置当机或屏幕有问题。热门社群网站APP经测试过后,发现Twitter上的推文无法全部设为已读,且Facebook会遗漏通知或是通知延迟收到。建议能够自由移动表面上APP的位置,同时能自动感应光线调整亮度,并加上语音控制功能。
Martian Passport Watch
智能型手机上的APP简单好用,不复杂。不过表面过于笨重,配戴不舒适。此外,手表的蓝牙™联机失败率高、部分APP无法联机、声控拨号准确率低,且透过手表启动的相机无法自动对焦。显示面板的待机画面过于单调,建议放大屏幕并改善表身厚度与重量。
Pebble Smart Watch
要先下载文件到智能型手机上再转储存手表上的设计,不方便使用者安装,且11MB 的APP相对来说档案过大。APP接口过于单调但是进入设定画面时太多文字叙述,不易阅读,且没提示要按手表上右边的哪个按钮,造成安装设定上的不方便。不支持多国语言为一大缺点,且脱机时APP会持续搜寻,造成智能型手机高耗电量。
Suggestion from Power Users:
开发一个完美的产品软硬件的协调非常重要,消费者期待的是一个个人化又别具创新的产品。我们期待SONY和Martian智能手表的表面能有更多的待机画面可以选择;采取电子书表面的Pebble则建议增加LED灯辅助,才能在灯光暗的地方使用。从智能型手机上安装APP时应该要简化一切程序,并尽量用简单的图标一步步引导用户,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接口。为了考虑防水的设计,SONY和Martian都在充电孔上装置了盖子,但这也导致Martian的智能手表在充电时,充电盖会卡在调时间的旋转钮上,容易折断,而这些小细节都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观感。除此之外,我们建议智能手表能够提供导航功能,并结合运动手环,增加健康管理的功能,更有效地发挥蓝牙4.0 Low Energy的使用优势。
图三:Pebble Smart Watch位于侧边特殊设计的金属感应式充电接口方便使用者进行充电,但也增加短路的机会
目前消费者主要还在观望是否下手购买智能手表的原因,主要来自产品设计不佳、价格过高、缺乏创新功能以及电池续航力差。此外市面上针对智能手表所开发的APP数量不足,更造成消费者望之却步。本次的评比可以发现智能手表目前普遍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厂商需要把智能手表和其他装置的互用互操作性列为第一优先,进而能开发更多进阶功能。百佳泰的专业BQE预测智能手表如果要有革命性的创新,可能会走向例如:提供健康监控或照护功能或是搭载Fitness Sensor,结合蓝牙4.0 Low Energy技术,利用手腕和手表如影随形的优点提供智能手机更多的延伸服务。百佳泰身为专业的测试实验室,能够同时一站到位提供蓝牙™与触控功能的测试认证,此外亦能提供每季最新的各种手持装置进行兼容性测试,并协助厂商进行不同产品的竞争力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了解自家产品的优缺点,能实时发觉错误并找出可能肇因,进而除错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