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计算机(Industrial PC,简称IPC)近年来已广泛运用在军事、车用、游戏、航空、医疗、通讯以及服务器设备等各项产品,据市调机构Gartner分析,2014年工业级计算机全球出货量一千两百万台,预估至2017年出货量将直逼一千五百万台,短短三年之内成长了25%,IPC前景一片看好。

在全球经济体系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市场,自90年代开始积极投入到IPC市场,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中国政府近年来着重基础建设,影响中国IPC市场开发深远,我们从图示一:中国和全球市场IPC发展比重,发现中国和全球发展重心大相径庭,中国方面投入铁路与基础建设和能源比重最大,医疗设备较少。2014年中国政府已计划在36个城市推动铁路系统,采用IPC业者研发制造的旅客讯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估计目前各大城市的铁路系统投资约人民币5亿七千万元,金额不容小觑。

IPC市场

全球比重

中国比重

工业自动化(Industrial Automation)

48%

21%

智能服务(Smart Service)

8%

11%

铁路与基础建设(Rail transit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12%

40%

通讯(Communication)

7%

10%

医疗设备(Medical Equipment)

12%

N/A

能源(Power Energy)

N/A

13%

其他(Others)

13%

5%

图示一:中国及全球市场IPC发展比重,来源:金胜电子2014 SSDA技术研讨会报告

在IPC储存媒介方面,其中以固态硬盘SSD技术的稳定度佳、使用寿命延长、无机械结构性问题、高速读取功能等诸多优点广受IPC厂商青睐,连同带动成本价格下降,SSD取代传统硬盘(HDD)已逐步成趋势。我们可从Gartner提供的数据得知,SSD在工业自动化(Industrial Automation)应用的出货量由2014年的八百万台成长至2017年的一千两百零九万台规模,平均容量由22.7GB扩充至57.7GB(图示二:2013-2017 IA SSD数据),通过持续性的市场拉力以及技术推力,SSD俨然已成为IPC市场的新宠儿。

圖2_Industrial SSD Shipment Forecast

图示二:2013-2017 IPC SSD数据,来源:Gartner

深耕SSD领域多年的百佳泰,将透过本篇文章深入浅出介绍SSD在IPC发展之应用及趋势,期望透过百佳泰SSD全方位质量、效能验证与客制化服务,为IPC服务再升级。

 

SSD技术趋势分析及测试解决方案

在SSD硬件材料成本(BOM Cost)中,闪存(NAND FLASH)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九十,闪存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技术,其中SLC(Single-Level Cell)技术的优点为传输速度快、可抹写次数最高、功耗低,然而每个单位储存信息较少,须花较高成本生产;MLC(Multi-Level Cell)可以在每个储存单元内储存较多信息位,可降低生产成本,但传输速度较慢、可抹写寿命较SLC低、功耗高。目前IPC厂商在制造方面,低容量产品采用SLC技术为主,而中高容量都转往采用MLC技术,成本是厂商重要考虑关键之一。

随着微型化趋势,SSD不断被应用在新兴产品上,NAND FLASH制程技术也从3X纳米发展至2X奈米乃至1X奈米,成本结构虽不断下降,但错误检查及校正数(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却上升,抹写次数(P/E Cycle: Programming/Erase Cycle)也随之降低,尤其以MLC出现的问题尤其严重,请参考图示3:SLC、MLC P/E Cycles和ECC bit。不少IPC厂商针对MLC Flash的耗损平均技术(Wear-Leveling)演算、ECC等问题研发出相关解决技术,以提升产品的表现能力,并可延长SSD使用的寿命。

圖3_SLC, MLC PE Cycles和ECC bit

图3:SLC、MLC P/E Cycles和ECC bit

除了解决MLC问题之外,厂商也致力研发另一新兴技术iSLC或称A+SLC,藉由调整固件以延长约10倍的MLC寿命,传输效能及重复抹写次数稳定度直逼SLC,价格介于SLC与MLC之间,CP值较传统MLC高。

储存装置的传输接口,随着传输速率与带宽需求,由早期PATASATA ISATA IISATA III,一路发展至PCIe Gen IIPCIe Gen III。封装大小更随着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体积轻巧的装置盛行,SSD朝向更高速、低耗能、微型化发展,从2.5”、Half Slim、M.2、mSATA至uSSD、CF(CompactFlash)卡等SFF(Small Form Factor)SSD产品,发展更加多元化。

工业级SSD通常因其作业环境特殊(譬如耐震、防尘、温度忍受范围等),在质量及稳定度方面,相较于消费性SSD其要求更加严格。百佳泰归纳了四大项IPC SSD考虑重点,提供给相关厂商参考以检视SSD质量。首先需注意的是固体可靠度,例如读写效能、断电数据流失问题、低温和高温是否容易造成内存讯号衰竭等。第二项考虑为软硬件兼容性,一个富有弹性的SSD设计,必须能和不同系统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以及应用软件高度兼容;第三,闪存的质量与寿命,无论晶圆片区块挑选、制造以及相关技术皆会影响内存质量;最后是和整体SSD质量有关,包括接口传输速度、是否具EMI/ESD的PCBA设计等。第一点及第二点以软固件面向切入,第三点和第四点则和硬件相关。

针对工规SSD,百佳泰特别开发了相对应的验证,基本硬件测试含盖DDR内存讯号管理、NAND FLASH管理测试、电源消耗测试、零组件验证以及总线接口测试。电耗测试包含睡眠模式(idle、devslp等)量测、4K随机读取/写入,64/128K连续读写耗电量测;零组件验证(Component Validation)如温度量测(Thermal Measurement)、背动组件额定值衰减测试(Capacitor/Resistor/Inductor De-rating Test);另外,总线接口(Bus Interface)相关的物理层与协议层测试、Logo相符性及插拔测试也是重点之一。

固件可靠度测试包含电源中断时数据保护(PLP, power loss protection Test)测试以及抹写寿命(P/E CYCLE)测试,为预防闪存转换层(Flash Translation Layer)毁坏、气温影响亦或是不良ECC设计造成数据流失等潜在危机发生,这时需要靠长时间压力测试(Stress Test)以及寿命容忍度测试(Endurance Test)以确认SSD是否具备强韧的保护机制。关于整体效能测试,百佳泰可提供最基本的测试工具,譬如CDM(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HD Tune、ATTO Disk,I/O效能评测工具如IO Meter、VDBench以及微软StorScore等。另可藉由百佳泰用户体验小组,设计不同情境及提供考虑因素,协助验证并解决软硬件兼容性问题。综合以上硬件、固件及软件全方位的验证服务,我们更期望未来能够结合硬件厂商研发的SLC/A+ SLC技术,发挥韧体验证之附加价值。

现今IPC朝向云端服务发展,SSD开始取代HDD担任起企业级云端服务器的储存核心,以其更快速的传输速度、IOPS﹝I/O Per Second﹞、延迟时间﹝latency﹞提供企业级应用如档案管理、即时消息、串流媒体、电子邮件、企业及信息系统,甚至结合在线购物等多功能角色(参考图标四:企业级云端应用),其效能与可靠性需求较消费性SSD,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及验证。企业级效能测试包含以数据库在线交易(Database OLTP Benchmark)为主的MySQL测试,虚拟化技术的VMware、VMmark、SPECvirt、Login VSI测试以及云端服务测试YCSB﹝Yahoo Cloud Service Benchmark﹞,若欲得知更多企业储存设备信息,请参考百佳泰技术文章:企业级储存设备(Enterprise Storage)运用趋势与效能评量验证

圖4_Virtualization

图示四:企业级云端应用

SSD储存技术以其稳定度佳、使用寿命延长、无机械结构问题、高速读取功能等诸多优点广受IPC厂商青睐。在整个IPC发展历程,SSD已成为主流解决方案。百佳泰SSD验证团队能够洞悉SSD主流市场、掌握关键技术,不但可提供IPC SSD相关测试服务,更结合市场营销知识为您提供最完整的产品竞争分析报告。通过每年固定和国际大厂新品测试验证及技术咨询,我们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能协助潜在客户设计改良建议,并提供客制化服务,百佳泰全方位SSD质量及效能验证服务,为您的IPC再升级。